就业信息
自一九八二年春初着手编校永嘉四灵诗,一九八五年三月出版《永嘉四灵诗集》校点本;后复持续致力,踵事增华,至二〇二三年暑末完成《永嘉四灵诗集校笺》书稿。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,对宋代四位贤哲作品的整理、编集、校点、笺释、评解和相关问题的探索研究,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小结,私心颇感欣慰。
历来对四灵诗,论者见仁见智,有褒贬不同的评价。当代编写的几种文学史以及若干论著,往往沿袭一些旧的说法,带有某种偏见而过度贬抑,至谓“脱离现实”、“价值不高”、“枯窘贫薄”、“一首也难得完整”、“皆爝火微光,无足轻重”,等等。不能不说,这些评论并不客观公允,显得粗率肤浅。论者没有从实际出发,将四灵诗置于一定的历史社会范畴进行考察讨论,而且忽略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,人们美学追求的多面性和审美情趣的多样性,显示出一种简单的惰性的思维。我甚至怀疑,他们并没有对四灵的全部作品进行过一番认真的研读,而浮光掠影,轻率下断,自然缺乏真知灼见和全面之认识。作为一个力矫时弊,在东海之隅独张一军崛起当日诗坛的重要诗歌流派,能够别辟一体,引领风尚,海内翕然崇奉追随相从者如此之众,所谓“旧止四人为律体,今通天下话头行”(刘克庄诗),必有其卓然不凡超拔庸流的品格韵采,故能耸动时听流播广远影响尔后,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索寻究加以条理总结的。故而,不从作品本身结合时代背景下着实功夫具体细入审读评判,表达自己真切实在的见解,而唾拾“声闻辟支果”之类的空泛陈辞,附声作论,陈陈相因,浮而不实,殊非有独立自主求实精神的研究者所应取之态度。
论者或云,四灵诗“边幅狭”“气象小”,从而肆意贬低。这样的观念和思想方法,缺失全面,亦乏包容,并不见得平允妥善。诚然,四灵诗的气度、格局总的来说都显得不够宏大,但这仅是一个层面,不是量度评价的唯一绳尺;而且这一层不足并不能掩盖他们在其他方面闪烁出来的耀眼辉芒。如上文所述,须知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,诗家的风格表现方式是丰富多样化的,人们的审美追求、审美情趣也是多面性的。海纳百川,不拘一格;赏会在心,各见优胜。我们既崇扬气壮山河的磅礴,同样也欣赏幽涧溪流的潺湲。在美的世界里,惟万紫千红,异彩缤纷,才能蔚为繁盛的大观。推崇一种风格一类作品,而贬抑排斥另一种风格另一类作品,只能说狭隘偏执,不是大方之家的宽博胸怀。
大凡而言,曩贤遗留下来的作品,经过时间淘洗和历史自然积淀,刊刻流布于后,传存至今,固有其特异独出不可磨灭的思想精神意义和艺术价值,乃是宝贵的文学遗产,吾人待之宜应持敬畏之怀,审慎的态度,弃粕取精,继承而弘扬光大之。白居易《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》云:“天意君须会,人间要好诗。”的确,好诗难得。求之大家名家集中,也不是篇篇精彩,句句玑珠。我们评价历史上一个诗人的创作成就,应当看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其广度深度,创作贡献了多少佳篇好句,给人们带来了那些审美享受,引起怎样的联想共鸣,得到何种有益的启示和精神情操上的陶冶,而不应将兴趣放在寻瘢索斑上,专注于集中有那些平庸之句、浅俗之什,乃至以偏概全,肆意唐突;即为指摘瑕疵,那也是出于比较优拙,品酌得失,期能从中吸取创作上的经验教训和借鉴,而决非以挑剔吹索炫耀为能事。所以,我们并不欣赏那类高明自居,“阔视前古为无物”率尔雌黄的本本。
《校笺》改定,届逢新春,因有《甲辰元日书怀》之作,随题稿后。诗曰:
书斋长日倦精神,门外韶光别样新。
饱吃梅花赵夫子,清灵一语扫浮尘。
附记:“乡贤赵紫芝有曰:‘但能饱吃梅花数斗,胸次玲珑,自能作诗。’清论可扑俗尘。余近年致力四灵集编校笺评,抉幽发微,沈潜解读,欲为之正名也。”吟友同好四灵诗者多有步韵和咏,心甚感慰。
古籍校释,不是一件轻易的事。古人云,不唯作者之难,知者亦未易也。这个编校笺评读本,笔者虽黾勉从事,多方取证,在校、笺、评诸方面都作了认真的努力,但囿于所掌握的资料和个人的学力水平,疏失不足容所难免,出版以后尚祈广大读者不吝赐正,俾臻完善。
二〇二四年六月二十一日陈增杰阅校样后识
来源:温州读者报
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:0577-86598000
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:0577-86598000
Copyright © 千亿球友会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07006821号-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